麻疹的中醫治療方法有中藥內服、中藥外洗、針灸、推拿、食療等。
1. 中藥內服:依據麻疹不同階段辯證用藥。初熱期,常用宣毒發表湯,以辛涼透表、清宣肺衛,助疹毒外達。見形期,選用清解透表湯,清熱透疹,使疹毒順利透出。恢復期,用沙參麥冬湯,養陰益氣、清解余邪,促進身體恢復。
2. 中藥外洗:用西河柳、浮萍等藥物煎水,趁熱擦洗患兒顏面、四肢等部位,能助麻疹透發,減輕皮膚瘙癢等不適癥狀。
3. 針灸:針刺大椎、肺俞、合谷等穴位,在初熱期可起到疏風清熱、透疹解表作用;在恢復期針刺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能健脾和胃、益氣養血,促進身體康復。
4. 推拿:通過推攢竹、推坎宮、揉太陽等手法,在初熱期可疏風解表;按揉肺俞、脾俞等穴位,在恢復期能調節臟腑功能,增強體質。
5. 食療:初熱期可食用香菜、蔥白等辛溫發散食物,助疹毒外透。恢復期宜用百合、銀耳等滋陰潤肺食物,促進身體恢復。
治療期間,要注意患兒休息,保證充足睡眠,居住環境保持空氣流通、溫度適宜。飲食上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則,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若病情變化或出現異常,應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