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引起白血病的原因較為復雜,常見的原因有化學因素、遺傳因素、病毒感染、放射因素以及某些血液病等。
1.化學因素:
長期接觸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發生率高于一般人群。某些抗腫瘤細胞毒藥物,如氮芥、環磷酰胺、甲基芐肼、VP16、VM26等都有致白血病作用。
2.遺傳因素:
有染色體畸變的人群白血病發病率高于正常人。
3.病毒感染:
RNA病毒在鼠、貓、雞和牛等動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經肯定,這類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屬于T細胞型。
4.放射因素:
各種電離輻射可以引起人類白血病。白血病的發生取決于人體吸收輻射的劑量,整個身體或部分軀體受到中等劑量或大劑量輻射后都可誘發白血病。小劑量輻射能否引起白血病仍不確定。經常接觸放射線物質如鈷-60者白血病發病率明顯增加。大劑量放射線診斷和治療可使白血病發生率增高。
5.某些血液病:
某些血液病最終可能發展為白血病,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
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避免接觸可能導致白血病的危險因素。如避免長期接觸化學物質,尤其是苯及其衍生物;注意防護,減少電離輻射的接觸;增強自身免疫力,預防病毒感染等。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貧血、出血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