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腎積水可能是子宮增大壓迫輸尿管、輸尿管平滑肌松弛、泌尿系統結石、泌尿系統感染、先天性輸尿管狹窄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采取的方法有密切觀察、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子宮增大壓迫輸尿管:孕期隨著胎兒不斷生長,子宮體積逐漸增大,可能會壓迫輸尿管,導致尿液排出受阻,進而引起腎積水。這是孕期腎積水較為常見的生理原因。一般在分娩后,隨著子宮恢復正常大小,對輸尿管的壓迫解除,腎積水情況多可自行緩解,通常只需密切觀察,定期進行超聲檢查監測腎積水變化。
2. 輸尿管平滑肌松弛:孕期體內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孕激素水平升高,會使輸尿管平滑肌松弛,蠕動減弱,導致尿液引流不暢,引發腎積水。這種情況也屬于生理因素。多數情況下不需要特殊處理,定期產檢觀察即可,同時孕婦要適當增加活動量,促進尿液流動。
3. 泌尿系統結石:孕期如果孕婦飲食結構不合理,攝入過多高鈣、高草酸食物等,可能形成泌尿系統結石,結石堵塞輸尿管,造成腎積水。對于較小的結石,可遵醫囑服用排石顆粒、金錢草膠囊、腎石通片,同時大量飲水,增加尿量,促進結石排出;若結石較大,則可能需要在合適時機進行手術取石。
4. 泌尿系統感染:孕期女性抵抗力相對較低,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炎癥刺激可導致輸尿管黏膜水腫,影響尿液正常排出,引起腎積水。確診后,需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分散片、呋喃妥因腸溶片,同時要多喝水,勤排尿,沖刷尿道,減輕炎癥。
5. 先天性輸尿管狹窄:這是一種相對罕見的先天性疾病,輸尿管本身存在狹窄段,孕期由于生理變化,更容易出現腎積水。若癥狀較輕,可先觀察;若積水嚴重,影響腎功能,可能需要在醫生評估后,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手術矯正狹窄。
孕期出現腎積水,孕婦不要過于緊張,要保持良好心態。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飲食上適當控制鹽分攝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嚴格按照醫生要求定期產檢,密切關注腎積水情況以及胎兒發育狀況,如有異常及時就醫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