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意見:
??口干與口苦并見,當為膽火上擾,灼傷津液,其病機一為膽火,一為津虧,所以穴位是當用兩類組方治之。當然,由于題目以按為法,當考慮保健養生,臨床治療時針刺之法會有所不同,請理解。
第一組:抑膽火——右膽囊、右滑肉門、雙俠溪、雙尺澤
1、右膽囊:經外奇穴,在足少陽小腿部,陽陵泉下兩寸中,膽道疾患時,此處多有疼痛或浮絡變化,可刺血拔罐,一周一次。
2、右滑肉門:十二經穴的穴位左右各一,但左右穴性不盡相同,與其穴下解剖結構相關?;忾T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右滑肉門正位于胃之下口處,對返酸有抑制作用,臨床多用針刺之,以使胃下口的括約肌收縮,平時自我保健,可在此處觸及較硬條索或結節,用力點下去,并行震顫法,每欠3-5分鐘,一日內多做幾次,注意不要在剛吃完飯時做。
3、雙俠溪:足少陽膽經滎穴,可泄熱,用掐法,不拘時,多做幾次。
4、雙尺澤:拍擊出痧,一日一次,左右交替,想搞明白為什么的可以聽聽我的《程門解經》網課。
第二組:生津液——列缺、照海、承漿
1、列缺配照海:八脈交會穴,其穴性應咽,有利咽清熱生津之效。可點揉,或用欽針埋針。
2、承漿:配合任脈終末穴承漿,可使津液上承,生津潤燥。可點揉,并配合做吞津保健之法。
以上穴位組合作之,口干口苦可解。
但注意,口干口苦只是兼癥,并非主癥,臨床當與其他癥狀一起細辨,避免漏診誤診。
就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境 皮膚性病 營養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生 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