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害。在我國大多數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蟲性肝硬化。病理組織學上有廣泛的肝細胞壞死、殘存肝細胞結節性再生、結締組織增生與纖維隔形成,導致肝小葉結構破壞和假小葉形成,肝臟逐漸變形、變硬而發展為肝硬化。
肝硬化可能早期是甲肝丙肝脂肪肝酒精肝乙肝引起的,因此根據引起肝硬化的原因不同,是否傳染也不能一概而論。一般轉化到肝硬化之后,基本是屬于比較嚴重的情況,那么肝硬化患者能活多久跟治療的力度還是有很大關系的,如果發現早,及時治療阻止病情蔓延,平時多注意飲食,可能會對身體傷害會降低很多。
肝硬化早期可有肝炎臨床表現,亦可隱匿起病。可有輕度乏力、腹脹、肝脾輕度腫大、輕度黃疸,肝掌、蜘蛛痣。肝硬化到后期的癥狀會出現欲減退、腹脹、胃腸功能紊亂甚至吸收不良綜合征,肝源性糖尿病,齒齦出血、鼻衄、紫癜、貧血,蜘蛛痣、肝掌、皮膚色素沉著、女性月經失調、男性乳房發育、腮腺腫大等癥狀。
肝硬化是因組織結構紊亂而致肝功能障礙。目前尚無根治辦法。在肝硬化早期可給予保肝降酶退黃治療,中期以康病毒治療為主。不過也有采用免疫調劑治療和中藥制劑治療,所有的治療僅僅是起到一個延長生命和保持勞動力的作用。
肝硬化病人飲食遵循的六個原則:合理應用蛋白質、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應適量的脂肪、多食鋅鎂豐富的食物、保證維生素共計以及限制鹽和鈉的攝入。肝硬化患者的飲食應該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來定。